
《湖南省非遗——中方斗笠》(铺棕和锁边)杨忠生摄
中方融媒5月15日讯 中方斗笠是湖南省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,历史已有五百多年;清朝初年,芭蕉村农户龙金田首制斗笠。乾隆年间盛行一时,制作技艺精细,畅销各地。
中方斗笠,以轻便、精巧、光亮、耐用而著称,在省内外久负盛名。近年来,外贸部门把它推向国际市场,使这一民间工艺品飘洋过海,受到新加坡、日本、美国和芬兰等国客商的青睐。2006年,中方斗笠被誉为湖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。
《锁边》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——中方斗笠》(撕篾)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--中方斗笠》(刮篾)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——中方斗笠》(匀篾)杨忠生摄
《中方斗笠——破篾》(成品篾)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--中方斗笠》(洒浆)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——中方斗笠》(油斗笠)杨忠生摄
中方斗笠属纯手工编织,用竹篾经纬交织,有30多道工序。在中方镇龙井村85岁高龄的斗笠非遗传承人曾庆德家,摄影家拍摄了他刮篾、撕篾的过程。他的左手大拇指戴上护具贴近刮刀,右手将细篾在右手大拇指与刮刀间来回拉抽,全凭手指的感觉与把握,显得十分熟练。“要拉抽11次,一次都不能少,这是规矩。”曾庆德边说边将细篾放在手臂上来回滑动,此时篾片细如丝线、光洁如绸。他用嘴撕篾的工序更是技法炉火纯青,堪称一绝。
《家庭产业的支柱——中方斗笠》(市场买卖)杨忠生摄
《湖南省非遗--中方斗笠》(综合制作)杨忠生摄
《快乐老艺人》杨忠生摄
如今,作为古老农耕文化的产物,中方斗笠走俏国内外市场,小斗笠变成了大产业,带动了乡村振兴。中方斗笠其工艺在五溪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是怀化市民间手工艺的缩影,也是中方县一张靓丽的名片。
责编:袁敏
来源:中方县融媒体中心
本作品由中方县融媒体中心原创,如需转载,请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!
习言道|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、利在千秋
中央城市工作会议,部署七方面重点任务!
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(7月7日—7月13日)
时政微观察丨总书记深情寄望电影工作者
坚守艺术理想 不负时代使命
重温总书记重要论述 共建美好地球家园
学而时习之|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
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黄循财